查看原文
其他

早开堇菜 ⊱⊰ 花开了!

半倍体 水泥植物
2024-09-04
2021年2月21日,跑步路过时看见,早开堇菜,开始开花了
2020年3月13日/14日,盛花期
2019年3月23日,盛花期
2018年,没去???
2017年,春季后滩公园封闭施工
2016年3月20日,盛花期
2015年4月14日,花末期

第一次到后滩公园时就见到了“好几种”堇菜,花了一段时间才能看出区别。早开堇菜是其中最多见、分布范围最大、而且也最多变的一种。
2015年的时候特别多,在一片背阴的樟树林下,到夏季的时候几乎满满当当铺成了一片,过随后几年公园对这种空地不停“改造”,密度稀疏了不少(虽然还是只有早开堇菜活了下来)。
另外,油菜之类的粮食作物展示区每年的翻地对堇菜也不太友好,这些地方就看不到早开堇菜了。
最近两年春天爆开的早开堇菜,分布都有一个特点;要长在向阳缓坡、多半是以秋季多年生菊花展示为主(不需要翻地)的地方,早开堇菜得以年复一年的积累,春季又能露出头脸。
几年的单点观察,慢慢熟悉了早开堇菜的生长特性,但是要是从种子发芽到开花说起,还是有些困难——播种容易,长到开花没成过。不过这种经历或许也正是它们特征的一部分。
早开堇菜种子发芽后,地面上只有两片不大的子叶,但是根系却可以很长很长相当长,这种认识来自于两个体验:细心呵护的时候,用过15 cm左右深的透明盆,可以看见迅速长到盆底的根;四处乱蹦泛滥阳台的时候,当杂草一样除掉可以拔出很长的根。
它们开花的时候,几乎没有多少叶子,虽然有单个生长的,也有不少是一簇一簇的。
我曾经好奇这是新发的种子,还是上一年的老苗(因为我从来没有春播活到开花过)。随后认识到爆发来自于积累——看上去的弱小,其实下面有很粗的茎在支撑。
早开堇菜的花色有深有浅,不需要太费劲,就可以找到渐变的系列。这一点应该也是早开堇菜的独特之处。
按照自然分布,上海可能不太会有早开堇菜,公园里的这些应该是人工种植的。我曾听北方的朋友说早开堇菜很早就用来做园林绿化了,对于上海而言,后滩公园的很多理念都挺时髦。
春天开的花会结果吗?断点的观察其实不容易给准确的答案,应该是要结果的吧,有多少比例就不清楚了——除了几个蝴蝶,很少看见有什么昆虫访花——显然这种印象极有可能就是偏见。
其他一些观察让我怀疑这些人工播种的早开堇菜,在个体之间,有多少遗传交流。
早春的花期过后,早开堇菜的叶片会越长越大,看见的花会越来越少。
夏天的叶片和春天时完全不是一个模样,整个植株的码子也变得巨大,一棵都像是可以抄成一盆菜。我推测它们的每个叶腋,都会有花芽分化,只不过气温升高/日照变长之后发育成了闭锁花。
只有从顶着蒴果的果梗,想象这种毫无“花”感的闭锁花的花量,以及闭锁花相比开放花所提供的种子数量差异——它们可以从早春一直开花结果到秋天入冬。
对于一些堇菜,有研究说闭锁花的种子更容易发芽,我的播种体验也差不多有这种倾向,所以我推测那些一簇簇的堇菜,兴许全是自交后代。
好玩的是,如果从花色来说,成簇生长的个体之间,似乎没有明显的性状分离。我曾经热衷于收集不同颜色的个体,还幻想从它们之中能够发现什么,然而总是逃不过疏于管理,始乱终弃,现在再看见,也就没有这种念想了。
秋天的时候,气温降低/日照变短形成的“小阳春”也会让早开堇菜零零星星的开几朵花,我从播种之后的一年生苗,活到过这种状态。琢磨不透的是,这些花却基本上都是蓝紫色,不再有春天的多样。
叶拼命长的同时,早开堇菜也积攒下了粗壮致密的茎,这些茎是卧在地面土上的。如果还记得春天的茎,明显主要是在地面之下土里的,而且没有这么粗。所以它们在冬天经历了什么?瘦身之后,缩到土里吗?如果真是这样,也不奇怪,很多植物都有“收缩根”。
冬季过后的早开堇菜,开始了新一年的循环。
“废墟”里新生!~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水泥植物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